发帖详谈人身健康保险中的如实告知

艾奇保险网 82 0

  今天来聊聊人身健康保险中的如实告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什么是如实告知?

  二、为什么要如实告知?

  三、该如何如实告知?

  四、不如实告知会怎样?

  大多主动买保险的同学们要不是身边多一个人,要不就是身边少一个人,其他正常的时候很难主动去了解保险。

  这个时候的我们大多都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30多岁的年纪很少在体检的时候完全是亮绿灯的。在上一篇文章医生说没事儿,怎么到保险公司就是事儿了呢,真正通过买保险来解决我们的担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的。买保险容易,真正能解决问题那就未必了。因为我了解到的很多买过保险的同学们根本都不知道如实告知是什么,就很听话的配合业务员勾选了该勾选的,电话回答了交待要回答的。

  当我们花钱转移风险时,自己是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除了要求业务员有责任心之外,尤其是涉及到自己签名,回访,需要自己的意见时,不要仅仅认为是流程,其实也是国家在通过手段保护我们消费者的权益。

  大多数流程我们是被动方,不用思考,有人带着我们走,我们稍加警惕就好。但是如实告知的部分千万要自己把关,因为你不知道未来哪条法就将你的理赔就拒之在门外了。既然买保险时买确定,就提前把不知道和可能给一一掐灭掉。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什么是如实告知呢?

  说白了,如实告知就是健康问卷。这个问卷通常是在投保时我们需要填写的。在健康险中,不同家公司的健康问卷长度不等,细致程度不同。但通常都是有限告知。这份问卷问了保险公司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承保的决定,正常读完这份问卷并仔细作答,通常需要10分钟以上,如果涉及到有健康异常的回答时,需要更多更长的时间。甚至涉及到突然想起某个问题回去找资料,需要二次填写,再次投保。

  如果有这么谨慎的强调,相信你在投保过程中一定会记忆深刻。

  我为什么要如实告知呢?

  所有的法律和制度都是为了平等而建立的,只要合同的双方是诚实守信的,其实世界是可以少很多繁琐的流程和监管的。

  但问题是保险公司我承保这么多人,这么多我不认识的人不了解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诚实守信啊,不同的人就是有不同的目的和心机啊,所以因为社会人性太复杂,我们都需要额外的耗费精力成本、时间成本甚至金钱成本来做一些防范的事情。不仅仅保险公司要额外耗费这么多成本,消费者如你也不得不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做这些不得不做的事情。

  为了防止对真正该理赔的人员利益的损失,保险公司必须做出一份清单,让每一位投保消费者一一check。

  所以这样的制度这样的平等和公平,我们消费者还是拿出点耐心仔细作答,只为追求更多的公平和公正。

  我们认真的回答结果也将成为保险公司判定是否要进行游戏的充分条件。为了游戏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不产生不愉快,前期的如实告知就非常重要啦。

  那我该如何如实告知啊?有没有准则和定理呢?

  当然有。

  准则一:有问必答,无问不答。

  就是你问的我回答,你没问的我就不用答。举个例子,安吉丽娜·朱莉,让全球知道了基因检测这回事儿,如果我们消费者有人也去做了基因检测,结果确实是患病概率高的。那检测的结果要不要告诉保险公司?这条准则就可以用到了,当然不用,因为保险公司并没有问到基因检测的问题。

  准则二:有记录的答,没记录的不答。

  一切都以数据来说话,没啥实际记录的别瞎说。比如我觉得我最近总咳嗽应该是肺炎,告知就说自己有肺炎。这种就不用告知了~

  再比如说自己真有肺炎,但是就医留的所有真实信息都是隔壁老王的,那自己就是没有肺炎,隔壁老王才有肺炎呢。你就别找事儿了,真填肺炎,让你提交资料你也傻眼,最后真有肺癌,要理赔时如果投保时不是奔着骗保的目的,那也是没有问题的。

  准则三:把自己当成一名只具有一般医学常识的普通人来评估。

  比如一次单发的感冒就一般老百姓的认识都不会认为这对投保有什么影响,那就完全不必告知,但是如果是现在还处在癌症的放化疗的阶段,你还说你不知道这会影响核保决定那就说不过去了。那还有很多既不像感冒那么轻微又不像癌症那么严重处于灰色地带的疾病到底要不要告知?

  我有两条建议第一,如果自己拿不准这项疾病,是否影响核保决定建议你告知。

  第二就算没告知,咱们也不必担心保险公司会抓住一个灰色疾病,并以未如实回答为由作出对客户不利的决定,除非保险公司有非常确凿的证据。

  这一条尤其适用于健康问卷中的兜底式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未提及的病症”

  总之,我们放下包袱,只管如实根据自身情况回答。剩下的交给保险公司的服务人员头疼吧,把球踢给他们,我们只管针对合理的要求作出配合就好。如实告知不过是防偷防盗防骗保,咱们没有骗保的心,根本不怕查。

  那如果不如实告知会怎样?

  简单的来说,看情况。最糟糕就是拒赔,也有讨价还价的,少赔点,还有就是全赔的。综合而言,看如实告知的性质。如果故意不如实,这就很恶劣了,不用说,直接拉黑名单,认为是想骗保,不仅我不赔你,如果你还买的额度很高,甚至我还能告你,直接定个保险诈骗罪,消费者是有刑事责任的。金额少点的,保险公司没赔,也搁不住去告你,你就阿弥陀佛吧。如果是因为过失,不存在蓄意,那看过失的程度,很大的过失那也不赔,但至少交的保费还是退的。如果过失很小,基本还都是赔的。所以故意没故意,去法院对簿公堂时,各自搜集及呈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但在这点上,建议不要挑战保险公司的调查能力。

  所以,你愿意花钱的时候多些耐心和时间重视规范些的流程,将拒赔的风险降低到接近为零呢?还是愿意理赔时,两眼一抹黑,去搜集证据捍卫自己的权利?

  未雨绸缪,严进宽出的尺子在我们手上,我们可以用它丈量我们自己人生的新高度。

  节后语:本来想找到各家公司公布的拒赔数据报告,暂时没有找到渠道能查到相关信息和数据。那么多文章中都没有看到相关数据,只有各家的理赔数据。找到江苏保监会的一份资料显示,52%的拒赔是因为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既往病史,27%属于条款约定的除外责任,12%属于不符合条款约定的保障范围。那也就是91%的拒赔案例都来自于未如实告知和不符合条款内容。这个数据应该还是比较吻合的,和耳闻的很多案例还是比较搭的。

  到了三四十岁的年纪,基本没有完全健康的稀有群体了,也不用怕,有异常指标并不代表就是加费、除外、延期和拒保这样不太开心的结果。要相信自己的磁场和善良,都是人在做这些工作,谁说没有运气在这里面呢?

标签: 人身保险案例